《機械原理》考試大綱適用于機械專業(yè)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。“機械原理”是機械類及相近專業(yè)的重要應用基礎課程,該課程要求考生掌握機械原理基本知識,提高學生的創(chuàng)新意識,激發(fā)學生使用機械原理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積極性、主動性,為將來從事機械相關工作奠定基礎。
一、考試基本要求
為使我校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專業(yè)科目《機械原理》的命題科學、完善、合理,根據(jù)國家教委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《機械原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》和我校《機械原理課程教學大綱》,結合有關招生專業(yè)的實際情況,重點考核學生《機械原理》課程的基本理論,典型機構的工作原理、分析和綜合方法,受力分析和設計計算方法,作圖和運用圖解方法的能力,針對較為復雜問題的分析和綜合能力以及創(chuàng)新能力。
二、考試方式與時間
專業(yè)學位研究生初試科目:《機械原理》
考試方式:閉卷筆試
試卷滿分為150分,考試時間為180分鐘。
三、考查內(nèi)容及范圍
(一)機構的結構分析和綜合
1.機構的組成、運動簡圖繪制;
2.自由度計算;
3.機構組成原理和機構分析。
(二)平面連桿機構的設計
1.四桿機構的類型及演化、曲柄存在條件、平面四桿機構的幾個基本概念;
2.平面連桿的運動分析;
3.運動副中的摩擦、考慮摩擦時的機構力分析;
4.機械效率及自鎖;
5.平面四桿機構設計及其運動分析。
(三)凸輪機構及其設計
1.凸輪機構的應用及分類;
2.從動件運動規(guī)律;
3.凸輪輪廓設計;
4.凸輪基本尺寸的確定。
(四)齒輪機構及其設計
1.齒輪機構類型及應用;
2.齒廓曲線、漸開線、圓柱齒輪參數(shù)計算;
3.齒廓加工原理、齒厚、公法線、變位、漸開線齒輪傳動、變位齒輪傳動;
4.斜齒圓柱齒輪傳動;
5.蝸桿傳動;
6.圓錐齒輪傳動。
(五)輪系及其設計
1.輪系的應用;
2.定軸輪系傳動比計算;
3.周轉(zhuǎn)輪系和混合輪系傳動比計算。
(六)機械的運動方案及機構的創(chuàng)新設計
1.機構創(chuàng)新設計;
2.典型機構機械運動方案設計。
(七)機器動力學
1.機械的運轉(zhuǎn)及其速度波動的調(diào)節(jié):機械系統(tǒng)的等效力學模型、機械的真實運動規(guī)律、機械速度波動的調(diào)節(jié);
2.機械的平衡:剛性轉(zhuǎn)子的靜平衡和動平衡,平面機構動平衡。
四、考生應掌握的主要內(nèi)容
(一)掌握部分:平面機構自由度計算和機構組成原理;用瞬心法和矢量方程圖解法做平面機構運動分析;平面連桿機構特性及圖解法設計;標準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及其傳動;其它齒輪傳動與直齒輪傳動相比的特點;輪系傳動比的計算;機構組合的方式;機械系統(tǒng)運動方案擬定。
(二)熟悉部分:機構分析的解析法;高副低代;凸輪機構;運動副中的摩擦、機械的效率與自鎖;機構的構型;機器動力學,包括速度波動和機構平衡。
(三)了解部分:內(nèi)容中的其余部分。
五、參考書目
《機械原理》(第八版),孫恒等著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