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織密織牢校園疫情防護網(wǎng),合肥學院早謀劃、早行動、早落實,在2022年春季學期伊始就啟動了部分課程的線上教學。隨著疫情反彈,線上教學日漸成為新常態(tài)。3月29日以來,合肥學院全面轉(zhuǎn)入線上教學。截至4月22日,共開設線上課程1043門,進行在線教學的教師達8292人次,參加在線學習的學生達37.1萬人次,學生到課率99%以上。
疫情當下,鼠標變成了粉筆,屏幕變成了黑板,老師變成了“網(wǎng)絡主播”,合院學子在“云端”與老師們進行了一場學習之約。教師們利用超星、學堂在線、中國大學慕課、雨課堂、學習通等智慧教學平臺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,提前做好理論課程、實驗實訓教學的各項準備。能源材料與化工學院的吳纓老師說道:“線上與線下這兩種模式的教與學有很大差別,因為空間的虛擬性降低了教學的真實感,學生缺少共同學習的空間氛圍,師生缺乏面對面交流,導致很多學生出現(xiàn)‘人在心不在’的上課狀態(tài)。”為了保證教學質(zhì)量,吳老師自有一套小妙招:她囑咐學生穿著整齊,備好學習資料,端坐在桌前,和線下一樣具備“儀式感”;邀請學生視頻連線,既抽查學生聽課狀態(tài),又及時聽取學生對重難點的困惑,以更有針對性地輔導;在課間播放音樂或美文美圖,調(diào)節(jié)學習氛圍……屏幕雖阻隔著師生碰面,卻營造出了真實的課堂體驗。
“相比線下教學,線上教學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。”吳纓本學期教授的課程是《分析化學》,平時布置的作業(yè)需要學生閱讀文獻,查找資料?!懊看螌W生提交作業(yè)后,我會及時批改,將每一位同學的問題寫在紙上,拍照反饋給他們?!背酥?,課后吳纓還會對課堂上表現(xiàn)積極的同學進行加分統(tǒng)計。線上交流不如線下方便,但吳老師以細致的工作態(tài)度,加班加點,為每一位學生負責,保證教學效果不打折扣。
雖然已具備較為豐富的線上教學經(jīng)驗,但外國語學院的徐天戍老師還是堅持不斷探索更好的教學方式。徐天戍本學期教授《英語國家概況2》和《英語聽說2》兩門課程,雖然線上課堂有局限性,但徐老師靈活并用智慧教學手段,讓課堂“更智慧”。徐天戍每節(jié)課都會讓學生用學習通簽到,通過對比學習通簽到名單和會議室在線人數(shù),雙重考勤,及時了解學生到課情況,保障到課率;通過不定時隨機點名、發(fā)布主題討論等方式,提高學生專注度;沿用翻轉(zhuǎn)課堂形式,讓學生完成小組任務、課前十分鐘測試、課后測試、上傳筆記,確保學生“真在學”。
為避免學生因隔著屏幕產(chǎn)生疏離感和懈怠,徐天戍通過改變授課時的語氣、語調(diào)來更好地調(diào)動課堂氛圍。她常常自封“主播”,采用學生更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,如“請多多關注主播”、“如果同意,請在聊天框扣1”等幽默風趣的話語,讓學生輕松愉快地融入課堂。
經(jīng)濟與管理學院2020級經(jīng)濟學專業(yè)的呂秀秀同學說:“雖然和老師隔著屏幕,但也能感覺到他們課前的精心準備。老師們都非常認真負責地上好每一堂課,各位老師辛苦了!”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2019級漢本專業(yè)的燕岑蕤十分理解和支持學校的安排,她表示:“我們不是第一次上網(wǎng)課了,之前已經(jīng)和很多老師都有過磨合,所以大家在課上都會積極配合老師,課堂氛圍很好?!?/p>
疫情或許增加了教學的難度,但未能降低教學的質(zhì)量和效果。合肥學院在教學設計、師生互動、作業(yè)批改、學生考勤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,師生同心戰(zhàn)“疫”,同“屏”共振,使別樣的課堂傳遞出同樣的精彩。
(黨委宣傳部 學生記者 王子賢 杜柳旭 楊曉涵)